四十年代末期,陳博士隨父親由廣東撤退到香港,致力經營商務、興辦學校及社會福利事業。
教育事業方面,陳博士有感百年樹人的重要,為栽培後進,先後創立香江書院、香江中英文中學、九龍仁伯英文書院、(香港)仁伯英文中學,陳維周夫人紀念學校、陳維周紀念中學及港九街坊會第一小學等,肩任院長、校監要職。陳博士任香江書院院長期間,並親自講學,經其口講指畫,大專學生受其教誨而頌師恩者,不計其數。七十年代初,陳博士斥資千多萬元購買又一村達之路校舍,興辦中學,延聘良師,擴充設備,各處學子一時紛至沓來。基於陳博士對社會、經濟及教育的鉅大貢獻,香港政府委任為教育諮詢委員,美國三一大學、英國自由聖公會先後頒發經濟學博士、文化博士等榮銜。
陳博士於商業、教育兩方面俱獲高度成就,更勵志奮發,泰而不驕,治家著重禮儀法度,孝親至篤,故長幼有序,教子以義方,待人以寬宏大度,下屬員工無不信服。他以其敦厚仁慈的性格,服務社會,出錢出力,扶危解困,歷任港九各區街坊會研究會主席,北角街坊會會長,香港至孝篤親會創會人,香港公益金創會董事。陳博士雖身兼數職,但事無大小,無不黽勉從公,其中以領導北角街坊會為最,二十年來,竭誠盡忠,造福坊眾,又慷慨捐輸,興建北角街坊大會堂,使坊眾獲得優良的活動場所。
一九七三年四月十六日,陳博士積勞成疾,心臟病發,與世長辭。哲人其萎,良堪浩歎。為紀念陳博士功勳及秉承其遺願,陳麗玲校監將原香江書院易名為陳樹渠紀念中學,並成立陳氏教育機構,為培育下一代英才而努力。是以陳博士雖死猶生,精神不滅。